福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文综练习历史试卷及答案详解

 二维码 233
发表时间:2018-05-11 14:58

福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文综练习历史试卷及答案详解

24.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  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

  C.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  D.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

25.秦王赢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

  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26.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27.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决策效率    C.加强宰相权力     D.规范政务运作

28.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29.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                          B.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

C.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                           D.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

30.汪朝光对某一事件这样评论道:“历史似乎为近代中国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历史的进程却不似许多人当初的期望,中国的发展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却开启了军阀争斗、武夫治国之径。”该事件

A.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根基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31、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土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A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B加期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

C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             D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

32.《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明确标榜不谈政治。1918年底,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作为新的阵地,关注时事,讨论政治问题,以补《新青年》之不足。这表明陈独秀

A.投身民国初年日益活跃的政党竞争中

B.试图将俄国革命道路与中国实际结合

C.由温和的思想启蒙转变为激进的革命

D.意识到政治变革是改造国民性的前提

33.1940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毛泽东所说的政权

A.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

C.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

34第一家咖啡馆出现在17世纪中叶的伦敦,到18世纪,伦敦、巴黎等城市的咖啡馆已经数以百计,在这里,人们随意地交流思想、议论时政、浏览最新的书刊和报纸。咖啡馆在当时

A.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深入                     B.促成了英国的议会改革

C.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D.开辟了公民参政的途径

35古罗马裁判官法规定:除遗嘱指定和经调查指定的监护人外,其他监护人就职时,应承诺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该规定()

A.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                B.体现了罗马法律体系完备

C.注重维护契约的公正                D.防止了监护人的道德风险

【考点】罗马法

【解析】据材料“除遗嘱指定和经调查指定的监护人外,其他监护人就职时,应承诺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可以体现出对被监护人的尊重,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了古罗马裁判官法的一项规定,无法体现罗马法律体系的完备,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对被监护人的尊重,没有契约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其他监护人就职时,应承诺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可知,该规定是从法律层面防止了监护人威胁被监护人,故D项错误。

【答案】A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13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12

41.(25分)

1)特点: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由度规范化;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效率提高;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注重内部反腐。9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逐利风气日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4分,言之成理即可

2不同即清期最高统治者不受监督,近代西方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明清时期是官员內部的监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还通过新闻媒介实行社会监督;明清时期性督的目的是保障君主权威和地位,近代两方是保证民主制度的落实。6分言之成理即可

评价: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改善政治风气;都有利于建设良好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但由于目的和所处时代、方式不同在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6分,言之成理即可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括表

时间

概况

商周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战国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2.(12分)

结论一: 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2分)

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4分)

结论二:古代货币经历了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2分)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4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当西汉统治集团腐烂到发臭的时候,王莽能看到当时社会的主要危机是土地的高度集中,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大批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被排除出来成为不生产的流民,乃至沦为奴隶,并且看出了要抢救地主阶级临于崩溃的统治,必须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一次改革。王莽下诏“更名天下田日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此外,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大都市设五均司市师,由诸司市负责平抑物价、兼办赊贷,并把盐、铁、酒、名山大川、钱布铜冶、五均赊贷等由政府经营。王莽更是别出心裁,罢废五铢钱,前后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货币政策和货币形制等。王莽的车子是向前开的,他希望把他的车子开到他理想中的新朝;但中途遇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被迫折回。历史的车轮是不走回头路的,在折回的时候,他翻了车,被压死在历史车轮之下。

                                    ——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王莽改革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王莽进行改革的措施。(9分)

45.(15分)

1)必要性:维护封建统治、抑制土地兼并、减轻流民问题、缓和社会矛盾(6分)

2)措施:禁止土地买卖;禁止人口买卖;限制土地规模;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平抑物价;盐铁等重要行业收归官营,强化国家对商业的控制;实行币制改革。(9分)


文章分类: 高三模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