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文综练习历史试卷及答案详解

 二维码 151
发表时间:2018-05-11 15:00

福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文综练习历史试卷及答案详解

24、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

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25、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这种缺失

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                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                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

26.           1

记述

出处

“(上)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

《南齐书》

“伏闻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寇准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视,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复有沉郁之叹。”

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

1为不同史籍关于中国古代同一问题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                B.政权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

C.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                D.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

27.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不唐不晋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异月新。这表明当时南京

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                       B.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C.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                       D.文化复古之风流行

28                             2

城市名称

1891

1901

1911

镇江

135000

140000

184000

苏州

500000

500000

杭州

700000

350000

宁波

250000

255000

350000

温州

80000

80000

100000

2为江南口岸城市人口(18911911年)统计。据此可知

A.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             B.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

C.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             D.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

29.导致图1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301930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这说明

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             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31.侯传国保存着一张《滕县人民委员会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其父亲新中国成立前做小生意,新中国成立后经营日用百货店,1957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得到了这张特殊的“股票”。这张“股票”

A.说明国家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      B.是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见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

32.在柏拉图眼里,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33.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D.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34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

3519629月,苏联某教授撰文建议,促进生产发展的基本方法是加强利润刺激,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克服国家和企业之间在利益上的矛盾。这一建议

A.符合当时苏联的改革精神                    B.顺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推动了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D.促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世纪初,史官吴兢(670749年)编成了《贞观政要》,以为“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该书的编纂在于劝惩匡辅,希望“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贞观政要》使得李唐的帝王之业得以自“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转而以本朝祖宗为治政楷模,使高不可攀、空泛抽象的理想境界变化为更加贴近现实、可资效法的亲切榜样。该书编成以后,贞观之治就成了帝王政治的范本。中唐以降,宪宗、文宗、宣宗诸帝奉《贞观政要》为经典,无不慨然仰慕太宗政化,鞭策激励自己发愤振兴。唐朝以后,不仅历代帝王推崇《贞观政要》,一般士大夫文人乃至僧道,也因为书中包含道德训教可作为处世指南而喜欢读它。它还被译成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和满文,以供当政者参考。大约9世纪时,《贞观政要》又传到了新罗、日本等国,被列为王室、幕府的政治教材。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的代表作。1532年开始印行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它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该书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在《君主论》一书里,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公认的一般道德,他认为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唯一的“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马基雅维利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判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据赵媛《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官吴兢编写《贞观政要》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政要》备受国内外关注和重视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及对欧洲的影响。(15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因为,世界史视野下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论其影响虽然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大,但是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世界历史进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两例变化或事件作为论据,并结合材料所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给出的454647三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高等院系调整工作,11月,以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为重点开始确定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19527月确定了农业学院院系调整方案。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各类高校的调整工作全部完成。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财经院校6所,政法院校4所,文科、艺术、体育、少数民族院校31所。学校的任务、性质明确。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与合理使用不利。

——据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等

1)根据材料,简述新中国院系调整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9分)

绝转载。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B

A

A

B

D

C

A

D

A

B

41.(25分)

1)目的:收录太宗善政;总结历史经验;惩劝后世君主;教化黎民百姓;延续太平盛世。(5分,任意5点即可)

原因:太宗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开创太平盛世;书中包含的治国经验和道德训教符合时人的需要,贴近现实;后世帝王追求清平之治的心态;政府的重视;士大夫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5分,任意5点即可)

2)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政治上四分五裂;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6分,任意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影响(积极+消极):

积极: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了意大利的统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6分,任意3点即可)

消极:成为西方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武器;被后来法西斯分子利用,发动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3分,任意2点即可)

42.(12分)

答案示例: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3分)

比如1971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国际上争取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再比如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走向。因此,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9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45.(15分)

1)特征:空间区域性明显;理工科占较大比重;部分文科占有率低甚至被取消;综合院校与专业院校相结合;政府主导。(6分,任意3点即可)

2)背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将进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苏联的影响。(9分,任意3点即可)


文章分类: 高三模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