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卷Ⅰ
11.右图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下列史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C.张謇兴办大生纱厂
D.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13.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严复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宣传进化论,主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领导五四运动
14.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它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15.从“克莱武对印度的疯狂掠夺、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反抗活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内容中,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该是
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B.殖民扩张与反殖民的斗争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6.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7.右图的“巴黎公社社员墙”,承载着公社战士们至死不渝的革命信念。这种革命信念源自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19.下列作品,揭露了法西斯分子侵略罪行、歌颂了人民反抗精神的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回答20——21题。
20.“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的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21.深圳后海社区居民张先生说:“我亲眼看到深圳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发展繁荣起来。深圳30年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啊!”张先生的所见所感
①说明改革开放符合民心 ②标明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
③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证明我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反法西斯同盟 D.华沙条约组织
23.下列不符合正义要求的行为是
A.方某勇于揭发学术造假现象 B.刘某向有关部门举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C.高某醉酒驾驶机动车 D.某明星拒绝为一化妆品做虚假广告
24.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
①明辨是非 ②遵纪守法 ③扶危济困 ④抑恶扬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英雄人物的足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铭记着无数模范人物的功绩。回答25——27题。
25.华盛顿在1783年12月的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
A.取得了独立战争胜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C.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26.“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A.聂耳 B.冼星海 C.邱少云 D.王进喜
27.中国志愿者群体获得了2010年度“感动中国”特别奖。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在亚运,在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志愿精神在闪耀。中国志愿者
①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履行了法定义务
③弘扬了社会正气 ④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卷Ⅱ
31.学以致用,解决问题。(8分)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材料二:1931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1/3,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约50%,失业者多达300万,在业工人工资降低了1/3以上。1/3的农民失去土地,许多地方发生饥荒,农民要求减租的斗争达3400多起。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300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全国1/4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经济陷于崩溃。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次危机出现的直接原因。(6分)
(2)为摆脱这三次危机,日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3分)
33.探究问题。(10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
★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请结合所学的中外现代史相关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1979年提出对台方针的背景。(8分)
34.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2010年11月8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数万名科技人员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结果。探月工程的实施,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进带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材料三: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公民的科学素质通常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虽比2001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但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1)材料一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这次科技革命中,我国有些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请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4分)
(2)据以上材料,概括出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因素有哪些。(6分)
(3)请说出两种提高自己科学素质的具体做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