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山东失利之战
作者:王树增
书报刊名:《世界军事》2013年九月上,第65~69页
南麻、临朐等战斗,是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军队少有的失利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透过历史的烟云回望,本文并没有把主要笔墨放在“破案”上。相反,作者客观呈现了从“七月分兵”到沙土集之战的重要事实,特别是陈毅、粟裕对系列失利之战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中央指示的态度。而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对待中央的态度,正是他们可以在失利中再次奋起的基石。常胜将军自然人人称道,但敢于直面失利的将军也注定是能创造辉煌战绩的将军。
突然分兵
1947年6月29日,毛泽东发来的电报让陈毅、粟裕感到十分突然。在这封电报中,毛泽东突然改变了一个月前要求陈粟不要分兵、坚持内线歼敌的方针:
……你们应以2个至3个纵队出鲁南,先攻费县,再攻邹(邹县)、滕(滕县)、临(临城)、枣(枣庄),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以歼敌为主,不以断其接济为主……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其外出2路兵力,或以2个纵队出鲁南,以3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从当时战场局势上分析,毛泽东违反一贯主张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原则,无疑是配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出动中原所必须,但就全国战场而言,此时的山东依旧是国共两军对峙最严重的地区。孟良崮战役后,蒋介石并没有放弃在山东实施重点进攻的计划:“沂蒙山之战,是我们革命军人生死存亡所关的一战,挽回颓势,把握胜利,就要从这一战开始。我决定把全副精神用在这个战场上。”蒋介石采纳了他的日本军事顾问提出的“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的建议,将山东战场上的攻击兵团重新编组,9个整编师共25个整编旅被部署在莱芜至蒙阴不到50公里的战线上,以3至4个师为一个方阵,“前后重叠,交互前进,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在鲁中山区狭窄地带迎战”。
陈毅、粟裕仔细研究了要求他们分兵出击的电报后决定:将华东野战军主力分成3路向敌人发动攻击。具体部署是:由叶飞、陶勇率第1纵队和第4纵队组成左路兵团,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第3、第8、第10纵队组成的右路兵团,向鲁西的泰安、大汶口方向挺进;陈毅和粟裕直接指挥第2、第6、第7、第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集结在沂水、悦庄公路两侧,各以少部兵力与北犯之敌接触,主力待机出击。此作战部署于7月1日开始执行。这就是华东野战军战史上著名的“七月分兵”,因其导致了一系列不利战果,也是华野战史上颇具争议的军事行动之一。
6月28日,叶飞、陶勇的左路兵团在大雨中出发了。官兵在泥泞中向鲁南奔袭500华里,深深地插入到国民党军的侧后。10天后,左路兵团开始攻击费县,一夜之间便将国民党守军全歼。之后,他们又攻击枣庄和峄县,迫使当面国民党军退守运河。但是,当他们继续西进试图攻击滕县和邹县,控制津浦铁路徐州至兖州段时,因为同时对2座县城实施攻击,本不充裕的兵力被分散,加上攻城器材严重缺乏、弹药又因连日大雨淋湿而失效,结果持续了整整4天的攻击毫无效果。不得已,左路兵团只好放弃邹县集中主力全力攻击滕县,但国民党军的7个整编师此时已增援而来,他们只好撤离战场。
右路兵团的任务是攻击济宁和汶上。济宁守军为国民党整编第72师全部以及整编第66、整编第70师各1个团,总兵力达2万余人。3纵8师奉命对内城实施攻击,守军的炮火出奇猛烈,城中街道狭窄,共产党官兵缺少防炮经验,伤亡巨大。济宁一战,3纵伤亡达3200余人。而在小小的汶上县城,10纵也连续攻击6天都未攻下。除了他们,作战严重失利的还有陈毅、粟裕亲自指挥的正面部队,战场就在南麻。
南麻败绩
南麻,鲁中山区的一个小小的盆地,一个令华野官兵刻骨铭心的地方。驻守南麻的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11师。6月中旬,胡琏从新泰向东推进。进驻南麻后,胡琏作出十分周密的防御部署:南麻四周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所有重要据点都修筑了以子母堡垒为中心的工事。由2000多个子母堡垒组成的南麻防御体系筑成后,胡琏还组织了一次抗攻击演练,演练结束后他致电蒋介石,声称整编第11师是一座攻不破、摧不毁的堡垒。
选择打战斗力很强的整编第11师,是陈毅、粟裕有意为之,目的是“为了配合刘邓大军作战”,打一个像孟良崮“那样的大胜仗”。当时的战场态势也支持他们的设想,由于左右2路部队的分别出击,已威胁到国民党军的后方基地,迫使鲁中的国民党军停止东犯转为西援,鲁中山区只剩下整编第9师、整编第11师、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64师。陈毅和粟裕认为围歼敌人的战机已经出现。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歼南麻国民党守军的部署是:第9纵队在北面以一个师进至南麻与鲁村之间,断敌退路,并向东攻击,纵队主力向北麻、南麻攻击前进;第6纵队在东面以一个师控制凤凰山一线,阻击南麻可能突围之敌,纵队主力向北刘家庄和南麻攻击前进;第2纵队在东北面以一部沿悦庄向儒林集攻击,主力则向吴家官庄和南麻攻击前进;第7纵队在东面以一个师控制青泉山、于家崮一线,另一部担任阻击任务,保障攻击南麻部队的侧翼安全;鲁中军区地方武装、胶东军区和渤海军区部队在外围钳制敌人,配合主力作战。从兵力上讲,陈毅和粟裕占据绝对优势。
7月17日,南麻暴雨,华东野战军的近敌行动因天气恶劣而受阻。18日晨,各纵队刚一到达指定位置,还未进行充分准备,攻击就开始了。第2纵队5师和6师受命肃清南麻外围之敌,2个师经过一天苦战逼近了守军的主阵地。第9纵队奉命从西北山地攻击南麻,但纵队各师在各自的攻击方向上都未能突破,与国民党守军在战场上形成僵持。第6纵队奉命攻击南麻南面的马头崮,16师46团的连续攻击均未奏效,再次攻击时,各连搭人梯向上攀爬,2连首先冲上崮顶,为后续部队开辟出通道。4连一班班长陈来富只身突入阵地,用刺刀刺死几个敌人后,带领全班向崮顶冲击,但被崮顶的猛烈火力所压制。陈来富调整战术,绕到一座悬崖下攀登绝壁,从侧后登上崮顶,守军因受到两面冲击而混乱。在一个小山洞洞口,陈来富发现了几具守军尸体,从尸体胳膊上的臂章判断,这里是敌人的一个指挥所,陈来富立即组织全班对山洞展开攻击。在用手榴弹炸毁了洞里的机枪之后,一班的官兵冲进山洞,查实他们打死了胡琏师长的一个副官。
南麻受到攻击后,胡琏向徐州总司令部求援,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64师的4个旅奉命向南麻增援。增援部队指挥官黄百韬汲取了在孟良崮的教训,深知如再不全力推进,必定会受到严厉制裁,面对第7纵队的顽强阻击,采用3个营为冲击单位的滚动式战法,一批垮下来,另一批立即出动,持续不断,昼夜不停,导致7纵官兵每分每秒都陷于苦战之中。而此时,攻击南麻正面阵地的第2纵队也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中。胡琏的子母堡垒给攻击带来的困难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想。第2纵队官兵在以往的战斗中从未遇到这样的子母堡垒,也很少遇到如此顽强的作战对手,一时间部队的伤亡远远超出歼敌数量。
7月21日,国民党军增援部队突破华东野战军阻击部队的防线。当天晚上,陈毅、粟裕下达了撤出战斗的命令。南麻战役进行了5个昼夜,歼灭国民党守军1个团,战斗结束后,第9纵队伤亡4000多人,第6纵队伤亡2000多人,负责正面攻击的第2纵队伤亡4000多人,是解放战争中代价十分惨重的一次战役。
身陷重围
撤出南麻地区的部队奉命转移到临朐西南地区休整,但此时临朐已被国民党军整编第8师占领,陈毅、粟裕向胶济线以北转移的通道被阻断了。当时的情报显示,进入临朐的是整编第8师的先头部队,师主力尚未到达。陈毅、粟裕认为,应该抓住这一战机,将整编第8师先头部队歼灭,以鼓舞士气。可25日拂晓,当第6、第7、第9纵队到达临朐城外时,获悉整编第8师主力已先于他们进入临朐——如果说在整编第8师主力尚未到达的时候,对临朐的攻击还具有趁敌末稳的突袭性,那么在敌人主力到达之后依然发起攻击就显得十分冒险了。但是,粟裕的决心没有改变。
26日,攻击开始。临朐外围守军营长在剧烈的枪声中逃回城内,即刻被整编第8师师长李弥枪毙——李弥决心拼尽全力死守临朐。攻城部队突击南关,对城墙实施爆破时,因炸药受潮,连续5次送上去的炸药包都没有响。夜晚,部队再次实施突击爆破,终于将城墙炸开了一个口子,14团一下子冲进去7个连,但突破口很快就被守军封堵,2个团的守军进行猛烈反击,突围进去的部队在坚持了3小时后全部伤亡。29日,第2、第6、第9纵队联合发动攻击,但攻击依然受挫。此时,国民党军整编第9师和整编64师已经临近。30日,部队经过5昼夜的战斗,极度疲劳,伤亡巨大,已面临所承担的作战任务的极限,且“平地水深过膝”,粮食供应和伤员转运都十分困难。粟裕被迫下达撤出战斗的命令,部队开始向诸城方向转移。临朐成为又一个南麻。
南麻、临朐战斗的接连失利,使原来设想的左、右两路部队南北夹击国民党军的计划已无法实现,这不但令陈毅和粟裕的正面战线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也给侧翼出击的兵团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左路兵团因孤悬于敌后,被国民党军紧追不放——国民党军的5个整编师开始合围他们,后续赶来的3个整编师也在急速接近。可以说,他们已身陷重围。
陈毅和粟裕万分焦虑,迫切希望他们东返。从当时的情况看,向北、向南突围无望,西面是敌人重兵把守的津浦路,只有向东渡过沂河进入沂蒙山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此时,山洪暴发,沂水上涨,无法徒涉,况且国民党军也知华东野战军只能向东,已经做好了迎击的准备。叶飞和陶勇认为绝不能向东进入敌人的伏击圈,遂决定出敌意外,向西突破津浦路,寻求与右路兵团部队会合的可能。7月24日,两个纵队开始向东移动,并与国民党军整编第7师、整编第48师激战一日。国民党军急调增援部队一齐向东压来,大部队向东突围的假象已经造成,负责引开敌人的部队继续向东,而左路兵团的主力则趁机掉头向西而去,直到8月1日,他们才在鲁西南泗水与右路兵团部队会合。
知耻而后勇
“七月分兵”以来,山东战场各部队连续作战失利,陈粟大军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总计高达5万人,是华东野战军组建以来前所未有的损失。8月4日,粟裕起草了关于南麻临朐战役的初步总结电报,强调对整个反攻局势和前途过分乐观的估计是造成失利的重要原因——“……过去9个纵队集中使用时,每战只要求歼敌一个整师,与歼其援队之一部或大部。但此次分兵之后,由于过分乐观和轻敌所致,仍作歼敌一个师(南麻)与对付其援队之打算,故兵力与要求不相称,致不能取胜……”陈毅和谭震林看后,都有不同意见,认为在战略上没有问题,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因为意见不一,粟裕起草的初步总结电报未能发出,他当即另行起草了一封短电发给中央军委:
南麻、临朐等役均未打好,且遭巨大之消耗,影响战局甚大。言念如此,五内如焚。此外,除战略指导及其他原因我应负责外,而战役组织上当有不少缺点及错误,我应负全责,为此请求给予应得之处分。
陈毅为粟裕的自责深感不安,认为作战不利不能让一人承担责任,有必要与谭震林、粟裕坐在一起把这个问题谈清楚。但谭震林要率第2纵队及第7纵队去胶东休整。直到野战军指挥部转移到郭店之后,陈毅才与粟裕彻夜长谈。史料中没有那夜长谈的记录,但可以肯定,长谈尽显共产党人知人克己的气度,这从档案里留存的8月6日陈毅发给中央军委的长电中即可看出:
(一)……最近粟、我共谈,粟态度可佩,昨夜长谈,对今后共同工作很有好处。(二)我认为我党20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两仗未全胜,彼此共同有责,不足为病。谭、我本此观点,互相研究教训,粟亦同意……(三)……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过去常胜者为此。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
8月30日,毛泽东给陈毅、粟裕发来了一封绝密电报。电报措辞严厉地批评陈粟大军“20多天毫无积极行动”。而当前国民党军各部“均向刘邓压迫甚紧,刘邓有不能在大别山立脚之势,务望严令陈(陈士榘)唐(唐亮)积极歼敌,你们立即渡河并以全力贯注配合刘邓”。毛泽东的电报令陈毅和粟裕清晰地理解了此刻关系到战争全局的作战意图:除留下内线部队坚持与国民党军纠缠之外,华东野战军主力要和刘邓大军一样直插中原,搅乱国民党控制区,完成战争的战略转变。华东野战军立即于鲁西南发动了沙土集战役。9月3日,华东野战军各纵队以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全部云集在菏泽以东的沙土集地区,准备围歼沙土集附近的国民党军整编57师。
7日黄昏,攻击部队对整编57师形成合围。8日,总攻开始。沙土集四周地势平坦开阔,攻击部队没有任何掩护,官兵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击前进。这是没有悬念的一战。华东野战军的攻击兵力至少大于整编57师4倍以上。夜幕降临时,第3纵队从北面破寨。接着,第8纵队从东南方向、第6纵队从西北角相继突入。3个纵队的猛烈攻击致使守敌迅速压缩,整编57师中将师长段霖茂率百人卫队化装突围,刚一出村便成了俘虏。凌晨3时,守军因无人再战纷纷投降。
沙土集一战,歼灭国民党军整编57师师部和2个旅共9500余人,其中俘虏7500人。华东野战军攻击部队伤亡和失踪2300人。沙土集战斗结束3天后,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称“歼灭57师全部之大胜利,对于整个南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这一战改变了陈毅、粟裕部的被动局面,迫使国民党军从山东内线战场和刘邓大军周围抽调回4个整编师。此后,在中国辽阔的中原地带,一个影响到整个战争进程的新局面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