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课应做到“三讲三不讲”

 二维码 474
发表时间:2016-10-11 15:51

历史复习课应做到“三讲三不讲”

山 东 亓法祥 赵建忠

由于初中历史复习内容多,课时少,很多历史教师总是抱怨每节复习课总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课堂效率低,课节安排紧张,这就要求我们复习课必须落实新课改精神,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只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个“讲”,讲重点。这里所说的重点不仅是新课标所阐明的课时或单元学习重点,更应该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也包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或练习过的重点新型题目,解决的方法是,在练习巩固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

第二个“讲”,讲难点,它也不只是教学目标上所指出的难点,主要是针对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在习题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第三个“讲”,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这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为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复习课还必须做到“三不讲”。具体指;

第一个“不讲”,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坚决避免简单重复,否则不但浪费时间,更引起学生学习疲劳。

第二个“不讲”,指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第三个“不讲”,指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历史课本上或资料上的一些内容或题目,有的超纲,有的太偏,有的不属于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或范围内的,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老师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简介:亓法祥;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二中历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区优秀教师,毕业班历史备课组组长,多年来一直担任毕业班历史教学,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曾获“岱岳区历史优质课一等奖”,在人教网发表文章多篇。

赵建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二中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区优秀教师,曾获市级优质课奖,全国辅导奖,有多篇教学论文获奖。


文章分类: 初中教学和复习